公司新闻
地理信息系统上地图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的区别)
发表日期:2024-06-02

地图的概念是什么.?

1、地图(Map)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传统概念上的地图是按照一定数学法则,用规定的图式符号和颜色,把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象,有选择地缩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如普通地图、专题地图、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地图、立体地图等。现代地图已出现有缩微地图、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全息像片等新品种。

3、地图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

4、地图的读音是dì tú,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

5、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天体)上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

6、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地球(或星球)在平面上的图形,更确切地说: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取舍用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 且按每一具体地图的用途不同有选择和有说明的显示出若干现象的地理分布和相互联系。

地图的定义

地图是一个图形或图像, 根据某些定律, 以二维 (2D) 或多维形式 (3D) 和手段, 有选择地代表地球 (或其他行星) 在平面或球体上的几个现象, 并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 文本注释, 以及用地图概括原则的能力,科学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现阶段地图的定义是:以一定的数学(Math)法则(即模式化)、符号化、抽象化反映客观实际的形象符号模型或者称为图形数学模型。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以二维或多维形式与手段在平面或球面上表示地球(或其它星球)若干现象的图形或图像,它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符号系统、文字注记,并能用地图概括原则,科学地反映出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地图的定义是用一定的数学(数学)定律(即程式化)、符号化、抽象反映了图像符号模型或称为图形数学模型的客观现实。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图(也包括其它星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学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地图是根据特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地图符号系统,经过制图综合取舍,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地球表面物体或现象通过缩影表示到平面上的图形。传统的地图需要有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而电子地图还包括社会要素、经济要素和专题要素的附加信息。

地图的定义: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形。

什么是地图

1、电子地图(英语:Electronic map),即数字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方式存储和查阅的地图。

2、地图(dì tú),是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线条、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状况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如将地图看成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形象、符号模型”,地图是“空间信息的载体”、“空间信息的传递通道”等。

3、什么是地图的比例尺? 地图上某线段的长度与实地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其表现形式有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和图解比例尺。比例尺大于和等于1:10万的地图,如1:10万、1:5万、1:5万、1:1万、1:5千等的地图可称为大比例尺地图。

4、政区地图:行政区划图又称“政区地图”。按首都,直辖市,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等各级行政机构及其范围划分的地图,为最常见的地图品种。地形地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地面越高,等高线条数越多。

5、定义: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地球或其他星体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绘制的图形;按一定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

6、地图的定义:按一定的比例运用符号、颜色、文字注记等描绘显示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域、社会经济状况的图形。


Copyright © 2022-202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KAIYUN体育 版权所有